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

2023-09-16 13:09

《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,欢迎参考阅读!

今天小朋友们都带了自己最喜欢的电动玩具:可爱的小企鹅、飞机、火车……样样都有。

“瞧!我的娃娃能跳舞。”

“我的赛车是遥控的,跑起来可快了!”小朋友们都和同伴互换玩具玩着。

突然有小朋友喊:“我的玩具虫不动了,老师,快来呀!”大家都跑了过去,议论起来:“是不是坏,了啊?”有的说:“你再打开开关试试吧,是不是没有电了?”在他们的疑问中我们一起探索、尝试,发现电池的有趣现象。

“生活即教育”,“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”。由此可见,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,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。幼儿科学教育启蒙教育也不例外。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,我们恰恰遗忘了这一点,往往怀着一种“任务”意识去传递知识,教授技能,至于“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”“他们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运用到这些知识”等问题却极少思考。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的人知与言行脱节。

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,使教育为基础,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、感性经验相结合,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,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在日常生活中,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,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,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把知识转化成生活技能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如灯不亮了,瓶盖打不开了……其实,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,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。开始,可以先向幼儿展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、过程和需要的材料、工具,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,让幼儿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。例如,当灯不亮时,我们可以进行讨论,引导幼儿发现问题,当幼儿围着灯查看时,我们可以提出“电灯有过不亮的时候吗?这是什么原因呢?”等问题,引导幼儿积极思考。经过启发,幼儿可能马上会想到几种答案,如“是不是停电了”“是不是开关坏了”“是不是灯泡坏了”等,显然,提出假设的孩子是经历了“电能使灯发亮”这一思维过程,接着,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问:“你怎么想到是因为停电了?”引导幼儿讲出知识点,以帮助幼儿习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。最后一起找到存在的问题,排除故障。当孩子们看到灯又亮起来时,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,还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。

另外,我们还可以根据教育内容创设、自然的生活情境,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,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。过去,我们在科学活动中虽然注意到了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,但很多时候只是要求幼儿按照老师设置的程序操作。如在“认识电”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用科学工具袋中的电路板,让幼儿把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,使灯泡发亮。结果,幼儿很快获得了成功,并且操作得熟练。生活中还有很多使用电池的东西,只有向他们提供一系列常见的生活用品,让他们通过探索、尝试,在反复的拆装中学会正确地给不同物品安装不同的电池,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。

如果我们让幼儿置身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,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,他们对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。如开展主题活动“绿色家园”,我们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各样、丰富多彩的环抱活动。我想,只有让科学和生活更加贴近,才能让幼儿在快乐中掌握更多地知识技能,才能激发幼儿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