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书字帖有很多名帖,以下为您推荐:
张芝冠军帖。张芝,字伯英,敦煌酒泉人,东汉著名书法家。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,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、笔画分离的草法,书迹今无墨迹传世。此作点画起止分明,收放有度,点画处的“实”与牵丝的“虚”相得益彰。字势奇崛,振人心神;结字时有巧思,如“散”之险绝、“见”之内敛、“粗”字“米”旁的右上一点置入“且”的左上角等,都令人叫绝;用笔淋漓酣畅,使转法度严谨,表现了书家良好的控笔能力。
王羲之十七帖。这是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,因卷首由“十七”二字而得名。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。此帖为一组书信,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。
王献之中秋帖。又名十二月帖,传为晋代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,纸本手卷,草书3行,共22字,纵27cm,横11.9cm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怀素的自叙帖。这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代表作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草书”。自叙帖的内容是怀素自述学书经历、临池趣事等。通篇为狂草,笔笔中锋,如锥划沙盘,纵横斜直无往不收;笔锋回折之处似折钗股欲断还连;尤其是人走在磅礴的怒蛇之中那种若隐若现的超妙笔法,世称“游丝白描”,而游丝白描笔法早已挥之不去牢牢地扎根在中国舞坛之中。
此外还有张旭肚痛帖、颜真卿祭侄文稿、黄庭坚诸上座帖、米芾蜀素帖等也是草书中比较著名的。
草书字帖推荐:
一、急就章
急就章是章草的代表作,以字取横势,富动感,和后来的行草书的笔法有联系。章草是早期的草书,形成于东汉。吴国的皇象、松江太守谷梁延、郎邪(今山东诸城)任城王李俄、北海(今山东寿光东南)相孔熙、会稽(今浙江绍兴)相姜侩等人的章草作品皆有不同风格。
二、平复帖
平复帖是传世最早的章草墨迹。书写年代早到西晋,比急就章更古,属草书的早期形态。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信件(应属书信体信札),其时代当在陆机死时之前。
三、中秋帖
中秋帖是东晋王献之书写的草书干符三年(317年)书,纸本墨迹,纵27cm横11.9cm二行二十二字不等。传为王献之书。现存刻本为宋绍兴米芾临本,清内府曾收藏。此帖原有“中秋”二行小字题和“大令”小字题款,今已剥落不存。前人评说献之此帖“笔势纵逸豪放,结构匀整多变”。
四、初月帖
初月帖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,摹本墨迹版,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。
五、十七帖
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,因卷首由“十七”二字而得名。原墨迹早佚,现存刻本是宋代所临摹的响拓本。因卷首有“十七”二字而得名。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。此帖系王羲之与周益亮的书信集。
六、豹奴帖
豹奴帖,又名临十七帖帖,吴说摹,南宋拓本,二行残,共九字。书法自然古雅,笔力劲健。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:“右军行草豹奴帖在苏长公家。”帖后有元赵孟頫二跋。此为临摹本。
七、伏想清和帖
伏想清和帖,又称清和帖,王羲之草书刻本,摹搨墨迹为南宋绍兴年间摹搨本。内容为王羲之简牍书信,书体是草隶书,共四行,书体纵势而具雍容华贵之韵致。